宿命第一 妙賢
金色女九十一劫宿命緣

简繁转换 - 简体

 

經九十一劫(按:我們用最低之小劫計算,91×16,800,000年=1,528,800,000年,即 15億 2仟 8百 80萬年)後結婚的妙賢與迦葉,新婚的夫婦,約定名義上是夫妻,但決不同床而睡。這對新婚夫婦身雖在紅塵,而心卻樂於清淨道業,彼此安安穩穩的度著時光。悠悠的歲月,如此清淨的生活,他們繼續度過了十二年冰清玉潔的夫妻生活,彼此督促,互相勉勵,一心都以清淨的道業為重。
註:劫是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計算的極長時間,劫的計法有幾種,現用最簡單的表達 >>>
  劫分大劫、中劫、小劫;小劫約 16,800,000年,20小劫為一中劫,即 336,000,000年;
  而 80中劫為一大劫,即 26,880,000,000年。

十二年之後,迦葉的父母,都已先後相繼去世,為了清淨修行,迦葉與妙賢商量後,即各自投師學道。於是,迦葉便將所有的產業財富,全部布施了貧窮的人,他便毅然出家去了。

迦葉先去求師訪道,並對金色女妙賢說:「妳暫且留在家中,等我遇到賢明的老師時,再回來接妳一同出家,妳等著,我一定有好消息帶給妳。」

金色女妙賢聽了,很敬佩丈夫的志願和感激丈夫的關懷。出家修道本是他們夫婦倆人的宿願,祇是為了父母,一等就是十二多年的時光。

迦葉四處訪師求道,有人告訴他說,釋迦牟尼佛是當今的大覺者,住在竹林精舍。他一聽很高興,便取道去竹林精舍。

迦葉出家後一年,那是佛陀成道的第三年,佛陀接受父王之請與弟子一同回到故鄉毗羅衞城的時候,他也跟在裏面。後來佛陀回到舍衞國祇園精舍的時候,在許多追慕佛陀出家的釋迦族裏,有佛陀的養母大愛道夫人(摩訶波闍波提),也被准許出家而成立了比丘尼教團。

因此,迦葉想起了與金色女妙賢曾經約定的事,從前女眾不准出家,這是沒有辦法向佛陀進言的,現在比丘尼教團成立,正可以了結當初和妻子的約定。迦葉自從離家,已經過了三、四年的風霜和寒暑,三、四年來,不知妙賢是怎麼樣的情形? 他靜靜的入定觀察,知道妙賢在恆河畔已做了外道的弟子。

原來迦葉的妻子金色女妙賢,自從丈夫去修道以後,她就獨自留在家裏等待丈夫的消息,歲月似流水般的過去,一月、二月,一年、二年,迦葉的音訊杳然,她終於決意不再等待而出家了。她立定志願後,即刻叫管倉庫的人來,將所有的珍寶衣服,全部分給親族、鄰里和家人,自己則走到恆河畔,禮拜在那裏修道的裸形外道為師。

金色女妙賢受了很多的磨折,迦葉知道她很殷切地等著他去迎接,他的確也急著想要把佛陀的法理,早點告訴他敬愛的妻子。所以他就把這個理由告訴了一位比丘尼,拜託她去迎接妙賢,那位比丘尼很同情妙賢,不久就把妙賢迎接來。

因此,金色女妙賢放心了,也安心了;欣喜地,也慶幸地,隨著迦葉尊者,到了比丘尼的僧團中,禮請大愛道上座比丘尼,為她剃度出家成為了妙賢比丘尼。

妙賢加入比丘尼的教團以後,在教團內是安全愉快的,但要遵循僧團制度外出托缽,因為她那天仙般的美麗,又成為人們捏造謠言的題材。一出尼寺,進城乞食之際,外來的煩惱,又使她感到痛苦非常。因為她的美貌,她的體態,每次進城,都會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或跟在身後隨行,或調戲她,並且議論紛紛︰
  「可惜啦! 這樣美麗的女人,為甚麼要出家呢?」
  「可不是,像她這樣年齡和美姿,要是不出家,那該是最幸褔的女人了。」
  「也許她是受了愛的刺激,所以斬斷了情絲呢!」
  「無論怎麼說,她在這樣年輕的時候,就不該出家。韶光易逝,青春不再,年華虛度,太不該了。等到老了再出家,不也是一樣嗎?」
  「人各有志,人各有願,如不及時修善,人命朝不保夕,我們何必管這些閒事!」
總之,對妙賢比丘尼的議論是天天都有的。

妙賢比丘尼是大家閨秀出身,當時還沒有證得聖果,對外來的譏譭稱譽,還不能無動於心。所以,一連幾天之後,她便膽怯羞澀得不敢外出乞食了,自己覺得很慚愧,悲歎生為女身的缺憾,她從此就停止托缽,遠離大眾,不在人多的地方露面。寧願絕食挨餓,她也沒有勇氣進城托缽了。後來更不禁為美麗的外表心生悲哀,是修道的禍根,於是就自己毀容。

這事被迦葉尊者知道了,迦葉尊者既曾經是她名義上的丈夫,又是她出家學佛時的接引,迦葉很憐愍她,就求得佛陀的允許,每天將自己乞回來的飯食分一半給她吃。可是,僧團中的分子,賢愚不等,凡聖不類,總有一些以小人心度君子腹的人物,他們見到迦葉尊者每日每餐,都將所乞飯食的一半,分給了妙賢比丘尼,便說長道短;更有一個叫偷羅難陀的比丘尼,從中誹謗說︰「聖者大迦葉,非常奇怪,未出家時,十二年中與妙賢共室同床,而能堅持清淨的梵行,但現在每天看他們那樣親蜜的分飯吃,我想一定有甚麼私情在裏面。」

迦葉尊者聽有人輕謗,但在闊達的聖者的心海中本無所謂,但為了要激勵妙賢發奮修行,便決心不再分食給妙賢比丘尼了。他到妙賢比丘尼那裏,對她說︰「我不能再來接濟妳的飲食了。但妳應該如法用功,精進努力,剋期取證應作的趕快作,不應作的趕快斷。」說了,他便走了。

妙賢聖比丘尼在一夜之間,由雜染煩惱之身,轉成清淨無嗔之女子。她已不受煩惱的動搖了,她已是所作已辦,梵行已立的人了,她已不怕人家的議論了,她已能夠大大方方,自自在在地進城托缽了。

真想不到,偷羅難陀比丘尼的搬弄是非,竟是妙賢比丘尼離慾求證聖果的逆增上緣。妙賢比丘尼經此刺激和聽了迦葉尊者的開示之後,她以最大的慚愧心,發起最上的勇猛心,認真嚴厲的修行,整夜不睡,正心誠意,發露懺悔,初夜、中夜、後夜,剋責自心,不休不息,終於開悟證得阿羅漢果。她開悟後說:「斷除繫縛,完成淨行,該做的我已做完。」

佛陀後來還讚歎她說:「在比丘尼中,沒有一個能比妙賢比丘尼更通宿命的,所以她是宿命通第一!」

由於妙賢比丘尼證得了阿羅漢果,釋迦世尊便向弟子們說了好多有關妙賢比丘尼在往昔生中的本生事蹪。現今取其要者,輯錄如下︰
1) 在過去九十一劫時,那是毗婆尸如來住世的時代。毗婆尸離開王宮,出家成佛之後,佛的妺妺便勸佛的父王,以南瞻部洲最好的金子,比照毗婆尸佛的形象與身量,塑了一尊佛像,供在毗婆尸佛過去所坐的座位上。那是一尊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的佛像;但當毗婆尸佛回到王宮之時,毗婆尸佛的相好光明,卻使金像變得闇然失色了。佛妺見了,便生希有之想,引發清淨信願,跪在佛前,合掌祈願道︰「如同毗婆尸世尊的威光神德,輝映之下,使得金像失色。從今以後,願我生生世世,所受身相光明,皆與毗婆尸佛相似。」
(按:毗婆尸佛入涅槃後,有一貧女為供奉佛身舍利之七寶莊嚴寶塔塗補真金佛像,此貧女亦即毗婆尸佛的王妹。)

2) 在過去,有一個農夫的妻子,送飯給在田裏耕作的丈夫,經過一片樹林,發現樹林間樹下,有一位獨覺聖者靜靜地坐著,相貌端正,威容莊嚴,所以生了恭敬心,上前頂禮,瞻仰不捨。這時,農夫見他妻子遲遲未見送飯到田間,便回家查看;當他經過樹林間,發現他的妻子正站在一個出家人的面前時,便惱怒地說道︰「妳這賤人,原來妳在這裏跟他搞鬼做不要臉的事啊!」

他的妻子正想申辯之際,那位獨覺聖者卻已為了不使農夫再犯更大的惡業,而騰空飛了上去,並現出種種神通變化。農夫見了,不但慚愧自己的肉眼不識聖者,並也恭敬虔誠地五體投地,長跪合掌,哀求懺悔,致誠發願,願將妻子為他所送的飲食,恭敬地供養給獨覺聖者,並說︰「我剛才所出的惡言,均由貪欲之心的佔有而起,故願我們兩人,以後的生生世世,常能滅除情愛慾染的貪著。」
(按:農夫與妻子即迦葉與金色女妙賢的前身,可見迦葉尊者與妙賢之間,已在往昔無量生死之中,種了善因,結了善緣。)

3) 過去,在一座叫做婆羅尼斯的城中,有一名妓女,有一天收下了五百金錢,答允與五百個男子在一所大花園裏共樂終宵。但當她在赴約的路上,遇到了一位王子,被王子截留了下來,她既不通知那五百男子,也不退還他們的金錢。那五百個男子等了她一夜,也沒有見到她的倩影光臨。天亮之後,正好有一位獨覺聖者,乞食經過那裏,他們從獨覺聖者的威儀中,就可知道這不是一個凡夫,所以大家拿了最好的飲食供養奉施獨覺聖者。他們供養聖者以後,想到那個失信的妓女,便氣忿地咒願說︰「願以這一修供養的福力,使那取錢而又背信的妓女,來世得大苦惱,無論她是在家出家,我們也要達成與她行淫的目的。」
(按:妓女即金色女妙賢的前身,五百個男子就是裸形外道的五百弟子,令她受到強行玷污凌辱。)

4) 過去,有一長者娶一妻子,久久不能生育,長者便娶第二個妻子。自此,第一妻子即持淨戒,長者很歡喜,第二個妻子生了嫉妒心,故意使長者喝得酩酊大醉,然後,到第一妻子的房裏,破了她的淨戒,使她懊惱非常。此後,第一妻子供養了獨覺聖者,並且發願道︰「我今以此福田所種的福業,祈望使我來世,縱然此一小婢(指長者第二個妻子)證了聖果,也要強逼玷污她的淨行。」
(按:小婢即金色女妙賢的前身,故當妙賢證得了阿羅漢果後,仍受阿闍世王的玷污。)

5) 過去,在迦葉佛的時代,有人隨佛出家,他的剃度師是迦葉佛時宿智第一的大阿羅漢,所以這人也發願到釋迦世尊的時代,隨佛出家,蒙佛授記,宿智第一
(按:這人即後世得女身之妙賢)

6) 在【增一阿含經】卷第50之<大愛道般涅槃品>中,有經文寫有關「婆陀」的事,「婆陀」就是妙賢比丘尼的音譯。因她的父親是劫毗羅婆羅門,所以妙賢比丘尼又叫做劫毗羅比丘尼。當妙賢比丘尼有一次在閒靜之處思維結跏趺坐繫念在前而入禪定自憶無數宿命之事,一直推溯到過去91劫毗婆尸佛出世的時代,那時他是一個美少年。有一次這美少年在街巷中行走,見有一位美麗居士婦人,亦從此路上行過;大眾祇注視那位美婦人而不注視他這個美少年。他就手執寶華,前往毗婆尸佛處,供養了七日七夜,願以這一切功德使他「將來之世作女人身,人民見之,莫不喜歡」。後來一連經過了式詰佛、毗舍羅婆佛、辟支佛、拘樓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每一佛他都有供養,每生均願在天上及人間作女人。直到釋迦佛出世的時代,嫁給了大迦葉尊者,後來她也出家成了妙賢比丘尼,所以她笑自己太愚痴了︰「我以無智自蔽,供養六如來,求作女人身。」 妙賢比丘尼將此事告訴了世尊,世尊便對比丘尼們說︰「我的女聲聞弟子中自憶宿命無數世事第一,劫毗羅比丘尼(妙賢比丘尼)是也。」

附錄供參考用【增一阿含經】卷第 50<大愛道般涅槃品>第 52 之 2: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舍衞城內有比丘尼名曰
婆陀,將五百比丘尼於彼遊化。
時,婆陀比丘尼在閒靜之處,而自思維,結跏趺坐,
繫念在前,自憶無數宿命之事,復自笑。有比丘尼遙見婆陀比丘尼笑,見已,便往至比丘尼所:「今婆陀比丘尼獨在樹下而笑,將有何緣?」
  時,五百比丘尼即相將至
婆陀比丘尼所,頭面禮足。爾時,五百比丘尼白婆陀曰:「有何因緣獨坐樹下而笑耶?」

  爾時,婆陀比丘尼告五百比丘尼曰:「我向者在此樹下自憶無數宿命之事,復見昔日所經歷身,死此生彼,皆悉觀見。」
  時,五百比丘尼復白言:「惟願當說曩昔之緣!」

  時,婆陀比丘尼告五百比丘尼曰:「過去久遠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曰毗婆尸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出現於世。爾時,世界名槃頭摩,人民熾盛不可稱計。爾時,如來遊彼國界,將十六萬八千比丘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時佛名號流佈四遠:『毗婆尸佛者眾相俱足,是一切人良祐福田。』 爾時,彼國界中有童子名曰梵天,顏貌端正,世之稀有。
  「時,彼童子手執寶蓋而行諸街巷中。時有居士婦亦復端正,亦從此道行,眾人皆共觀看。時童子便作是念:我今亦復端正,手執寶蓋,眾人皆不觀視我身,此諸人民皆共觀此女人。我今要當作方便,使人觀視我。時彼童子即出彼城,往至毗婆尸佛所,手執寶華,供養七日七夜,亦作誓願:『設當毗婆尸佛有此神足,有此神力,是世間、天上福田,持此功德,使我將來之世作女人身,人民見之莫不喜踊。』
  「爾時,彼童子七日七夜供養彼佛已,隨命長短,後便生三十三天,於彼作女人身,極為端正,玉女中第一;以五事功德勝彼天女。云何為五?所謂天壽、天色、天樂、天威福、天自在。時三十三天見已,各自說曰:『此天女者,極為殊妙,無與等者。』 其中或有天子作是說:『此天女我應得以為天后。』 各相競爭。時大天王說曰:『汝等勿共鬥訟,其中能說極妙法者,便以此天女與之作婦。』
  「爾時,有一天子便說斯偈:
   『若起若復坐,寤寐無有歡;設我眠睡時,然後乃無慾。』
  「爾時,復有天子而說斯偈:
   『汝今故為樂,於眠無念想;我今興慾念,如似打戰鼓。』
  「爾時,復有天子而說斯偈:
   『設復打戰鼓,猶有休息時;我慾馳速疾,如水流不停。』
  「爾時,復有天子而說斯偈:
   『如水漂大木,猶有休息時;我恆思想慾,如殺象不眴。』
  「爾時,諸天中最尊天子,與諸天人而說斯偈:
   『汝等猶閒暇,各能說斯偈;我今不自知,為存為亡乎?』
  「爾時,諸天人白彼天子曰:『善哉! 天子! 所說偈者極為清妙。今以此天女奉貢天王。』 爾時,天女即入天王宮。汝等諸妹勿有猶豫。所以然者,爾時童子供養佛上寶蓋者,豈異人乎? 莫作是觀。爾時童子身者,即我身是也。

  「過去三十一劫有式詰如來,出現於世,遊化於野馬世界,與大比丘眾十六萬人俱。爾時,彼天女後便命終而生人中,受女人身,極為端正,世之稀有。時式詰如來到時,著衣持缽,入野馬城乞食。時彼天女人復為長者婦,以好飲食,奉上式詰如來,亦作誓願:『持此功德之業,所生之處莫墮三惡趣,顏貌端正,與人殊異。』
  「爾時,彼女人後便命終生三十三天,於彼復作女人身,極為端正。有五事功德勝彼諸天。爾時天女,豈異人乎? 莫作是觀。所以然者,彼女人者,則我身是。

  「即於彼劫毗舍羅婆如來出現於世,爾時天女隨壽長短,命終之後來生人中,受女人身,顏貌端正,世之稀有。復與長者居士作婦。爾時,長者婦復以妙衣好服奉上如來,發此誓願:『使我將來之世得作女身。』時彼婦女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顏貌端正,勝彼天女。爾時彼女人者,豈異人乎? 莫作斯觀。所以然者,爾時女人者,則我身是。

  時彼女人隨壽長短,命終之後,來生人中,在波羅 [木奈] 大城,與月光長者作婦婢,顏貌粗醜,人所惡見。自毗舍羅婆去世,更無佛出。爾時,辟支佛遊化。時月光長者婦告其婢曰:『汝在外遊行,求覓沙門,顏貌端正,入吾意者,將來在家,吾欲供養。』 爾時,彼婢即出家中,在外求覓沙門,遇見辟支佛城內遊乞,然顏貌粗惡,姿色醜弊。時彼婢使語辟支佛曰:『大家欲見,願屈至家。』 即入白主:『沙門已至,可往相見。』
「時長者婦見沙門已,心不歡樂,即語其婢:『此還發遣,吾不布施。所以然者,由其顏貌粗弊故。』爾時,其婢語夫人曰:『設夫人不惠施沙門者,我今日所應食分,盡用惠施。』時彼夫人即出食分,細糗一升。時彼婢便授予沙門,辟支佛受此食已,飛在虛空作十八變。時長者婢復作誓願:『持此功德,所生之處莫墮三惡趣,使我將來之世,得作女人,極為端正。』
  「時彼辟支佛手擎飯,繞城三匝。時月光長者將五百商人集普會講堂。時彼城中男女大小,見辟支佛擎飯,飛在虛空,見已,相謂言:『斯是何人功德乃爾乎? 誰遇此辟支佛飯食惠施?』
  「時長者婢語夫人曰:『願出觀向沙門神德,飛在虛空作十八變,神德無量。』 時長者婦告其婢曰:『今所惠施沙門之食,設獲福者,盡持予我,我當予汝二日食直。』 其婢報曰:『不堪任以福相與。』
夫人告曰:『予汝四日食直,乃至十日食直。』 其婢報曰:『我不堪任以福相與。』
夫人告曰:『我今予汝百枚金錢。』 其婢報曰:『我不須。』
夫人復告:『予汝二百,乃至千枚金錢。』 其婢報曰:『我亦不須。』
夫人告曰:『我免汝身,使不作婢。』 婢報曰:『我亦不須求為良人。』
夫人復告:『汝作夫人,我為婢使。』 其婢報曰:『我亦不須求為夫人。』
夫人告曰:『我今當取汝撾打,毀兀耳鼻,截汝手足,當斷汝頭。』 其婢報曰:『如斯之痛,盡堪任受,終不以福而相惠施;身屬大家,心善各異。』 爾時,長者婦即撾其婢。
  「時五百商人各作斯論:『此神人者今來乞食,必當是我家施予。』 時月光長者發遣諸人,還來入家,見夫人取婢鞭打,即問之曰:『以何因緣而鞭此婢?』
  「時婢便以斯因緣具白。時月光長者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攝夫人以為婢使,使其婢代夫人處。
  「爾時,波羅 [木奈] 城有王治化,名梵摩達。時彼大王聞月光長者飯辟支佛,甚懷喜悅,乃遇真人,隨時惠施。梵摩達王即遣人召月光長者,而告之曰:『汝實飯神仙真人乎?』 長者白王:『實遇真人,以食惠施。』 時梵摩達王尋時賞賜,更增職位。時長者婢隨壽長短,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顏貌殊妙,世之稀有,五事功德勝彼諸天。諸妹莫作是觀,爾時長者婢,即我身是也。

  「於此賢劫中有佛出世,名拘樓孫如來,時彼天女隨壽長短,命終之後生於人中。爾時,與耶若達梵志作女,時此女人復飯如來,發誓願:求作女人身。後命終生三十三天,顏貌端正,勝諸天女,復從彼命終,生於人中。

  「爾時,拘那含牟尼佛出現於世。時彼天女為長者女,復以金華供養拘那含牟尼佛:『持此功德,所生之處,莫墮三惡趣,使我後身得作女人身。』 時此女人隨壽長短,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於彼端正,出眾天女上,有五事功德而不可及。爾時長者女供養拘那含牟尼佛,豈異人乎? 莫作斯觀,爾時長者女人,則我身是。
  「時彼天女隨壽長短,來生人中,復與長者作婦,顏貌殊特,世間稀有。

  「爾時,迦葉如來出現於世,時長者婦七日七夜,供養迦葉佛,發誓願言:『使我將來世得作女人身。』
  「時長者婦隨壽長短,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有五事功德勝彼天女。爾時長者婦供養迦葉佛者,豈異人乎? 莫作斯觀,爾時長者婦,則我身是。

  「於此賢劫釋迦文佛出現於世,時彼天女命終之後生羅閱城中,與劫毗羅婆羅門作女,顏貌端正,出諸女人表。劫毗羅婆羅門女正以紫磨金像,至彼女人所,黮如似墨,意不貪五欲。諸妹莫作斯觀,此女人身豈異人乎? 爾時婆羅門女者,則我身是也。
諸妹當知:緣昔日功報,與比缽羅摩納作婦,所謂摩訶迦葉是。尊大迦葉先自出家,後日我方出家,自憶昔日所經歷女人之身,是以今故自笑耳! 我以無智自蔽,供養六如來,求作女人身。以此因緣,故笑昔日所經歷。」
  爾時,眾多比丘聞婆陀比丘尼自憶宿命無數世時事,即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如來。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頗見聲聞之中比丘尼,自憶無數世事如斯人乎?」
  諸比丘白佛:「不見,世尊!」
  佛告諸比丘:「我聲聞中第一弟子自憶宿命無數世事,劫毗羅比丘尼是。」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