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衣苦行第一 積撒‧苟答彌

简繁转换 - 简体

 

貧苦而憔悴的苟答彌
沙瓦提城(Savatthi)住著一個窮人家的女孩苟答彌(Gotami,古譯:瞿曇彌、憍答彌、憍曇彌、俱曇彌、喬答彌,或瞿夷、裘夷),她因家境貧苦而很瘦弱與憔悴(kisa,音譯「積撒」),所以人人都稱她為「積撒‧苟答彌」,意即「憔悴的苟答彌」(古譯:翅舍瞿曇彌、吉離舍瞿曇彌)。如果有人看見又高又瘦的她走過,由於無法得知她內在的富足,他可能會老實地說她:彼乃內在美,從外不得見。

由於出身貧窮與不吸引人,積撒‧苟答彌(kisa Gotami)一直找不到丈夫,這令她很沮喪。但有一天,某個富商突然決定娶她為妻,因為他欣賞她內在的財富,認為這比她的家世或外表更重要。然而,夫家的其他人都瞧不起她,他們輕蔑地對待她。這種敵意使她很不快樂,尤其因為她所深愛的丈夫,被夾在父母與妻子之間左右為難。

但是,當積撒‧苟答彌生下一個男嬰時,丈夫全家終於接納她為兒子暨繼承人的母親。她終於鬆了一大口氣,感覺如釋重負,如今她非常快樂與滿足。她對小孩的愛超出一般母親,她非常執著於這個嬰兒,因為他是她婚姻幸福與內心平靜的保證。

抱著亡兒四處乞藥
然而好景不常,快樂很快就幻滅了,她的小孩有一天突然生病死了。這個悲劇對她來說太過沈重,她擔心夫家會再次鄙視她,說她沒有生孩子的命,城裏其他人則會說:「積撒‧苟答彌一定是做了甚麼缺德事,才會落得如此下場。」

她甚至害怕丈夫會變心,另外去找一個家世更好的妻子。她一直這麼胡思亂想,終於導致精神錯亂。她拒絕接受孩子已經死亡的事實,相信他祇是生病,祇要給他正確的醫藥就會康復。

她抱著小孩跑出家門,挨家挨戶為孩子向人討藥。她在每一戶面前乞求:「請給我的孩子一些藥。」人們總是回答她:藥沒有用,因為孩子已經死了。然而她拒絕接受此事,又到下一家去,始終相信孩子祇是病了。

到從未有死者的人家取芥菜籽
許多人取笑她,還有人嘲弄她,在經歷許多自私與無同情心的人之後,她終於遇見一個明智的好人。他知道她祇是因為傷心過度而心神紊亂,於是建議她去找最好的醫生——佛陀,祂一定知道正確的解藥。

她立即遵照建議,趕去揭達林給孤獨園,佛陀正住在那裏。她抵達時手中抱著小孩的屍體,心中重新燃起希望,她奔向佛陀並且對祂說:「大師! 給我治療孩子的藥。」 佛陀親切地回答祂知道有一種藥,但她必須親自去取。她著急地問祂是甚麼。

「芥菜籽。」佛陀回答,震驚在場的每一個人。

積撒‧苟答彌問她應該去哪裏才能取得它們,並且種類為何。佛陀回答她祇需要從未曾死過人的家庭取回少量即可。她相信世尊的話,隨即進城去。

在第一間房子,她問是否有任何可用的芥菜籽。「當然!」對方回答。「我能要一些種子嗎?」她問。「沒問題。」那人對她說,然後給了她一些種子。接著,再問第二個是她認為不是很重要的問題:「這個家中曾經死過人嗎?」「那當然!」那人說。

結果每一家的說法都相同。有一家最近才有人去世,另一家則在一、兩年前;有一家父親死了,另一家則是母親、兒子或女兒。她找不到不曾死過人的家庭。人們對她說:「死者,比活著的還要多。」

了解死亡是一切眾生的命運
到了晚上她終於了解,並非祇有她有失去親人的痛苦:這是人類共同的命運。無須再對她說甚麼,她自己一路走來的經驗,已經讓她看得很清楚。她體悟到存在的法則:諸行無常,有生必有死,生死輪迴不已

佛陀就這樣治療了她的迷執,讓她接受世間的實相。積撒‧苟答彌不再拒絕相信她的孩子已經死亡;她了解死亡是一切眾生的命運。佛陀就是使用這樣的方法治療哀傷逾恆之人,帶領他們走出無法自拔的迷惘,他們一直在裏面以自己個人失落的狹隘觀點,來看待這整個世界。

有一次,有個人在悲歎父親的死亡,佛陀問他是指哪個父親:此世的父親,或前世的父親,或更前世的父親。因為如果他想悲傷,他就應該對其他父親也感到悲傷才對。另一次,一個哀傷逾恆的人清醒過來,是因為佛陀向他指出他的兒子會轉世,他祇是在對一具臭皮囊痛哭而已。

走出喪子的迷惑,出家得解脫
在積撒‧苟答彌(kisa Gotami)從迷惑中走出來之後,她帶著孩子冰冷的屍體到墓地埋葬,然後回去找佛陀。佛陀看到她時,問她是否有找到芥菜籽。「尊者! 芥菜籽之事已經解決,」她回答:「請准許我出家受戒。」 於是佛陀對她說以下的偈:

若人心深貪愛著
執迷子女與牲口,
死亡將會擄走他
如水淹沈睡村民。

由於她的心已在喪子煎熬中成熟,因此一聽到這首偈便見到實相,成為入流者。佛陀同意她加入比丘尼僧團的請求,遂將她送往女眾道場,她在那裏出家並且受俱足戒,成為比丘尼。

出家之後,積撒‧苟答彌精進修行與研究教法。有一晚,她看見油燈噴濺火花,她頓時體悟到生死輪迴就如燈火燃燒一樣。世尊知道她究竟解脫的時機已成熟,便來找她並對她說了一首短頌:

若人壽百歲不見甘露道
不如生一日得服甘露味

當她聽到這幾行偈時,當下便斷除一切結,成為阿羅漢—— 解脫者。

讚歎與賢聖為友的利益
在《長老尼偈》有關她的偈中,積撒‧苟答彌描述佛陀給予她的大喜悅。因此她讚歎與賢聖為友的利益:

大聖常對世人讚,清淨道侶之可貴
藉由淨道侶之助,愚人亦可成智者。

人應得善知識助,如此彼智方可長。
藉由善知識之助,彼能解脫一切苦

應了知四聖諦:痛苦與苦之集起,
然後痛苦之息滅,以及滅苦八正道

女人的痛苦與解脫的喜悅
積撒‧苟答彌從她親身的經驗,知道清淨道侶之可貴,因為慈悲的佛陀,諸道侶中最清淨者,曾將她從可怕的輪迴痛苦中拯救出來。記載於《長老尼偈》有關她的解脫偈中,積撒‧苟答彌描述女人特有的各種痛苦。人們惟有了解她所說女人的痛苦,才能體會到她對佛陀的感激有多深,祂為她指出解脫之道:

調禦丈夫說:女人之痛苦,妻妾苦亦然。
有人曾生子,失望割彼喉;怯者服毒藥。
嬰兒難產時,母子皆不幸。

積撒‧苟答彌在偈的結尾不是悲歎,而是勝利的呼聲,表達她找到解脫與免除一切痛苦的喜悅:

正道是吾所修習,
趨向無死八聖道。
吾觀察佛法之鏡,
由此吾覺悟涅槃。

拔除身刺釋重負,
一切應做皆已辦。
長老尼翅舍誦此,
彼為心真解脫者。

「粗衣苦行第一」的比丘尼
我們在《相應部》中也找到積撒‧苟答彌所說的一組偈,事件關於她和魔羅 (Mara,意即惡魔 ) 的一段對話。有一天,魔羅前來干擾她禪修,這是魔羅最喜歡做的事,無論對方性別為何。他以一個偈奚落她:

汝既喪失汝愛子,為何愁容枯坐此?
獨自進入叢林中,汝在尋找某人嗎?

積撒‧苟答彌自忖:「這首偈是誰所誦,是人或非人?」然後她想到:「這是魔羅,他說偈是想要激起我心中的恐懼、不安與慌張,讓我出定。」於是她回答:

我已走出喪子痛,因此不再尋找人。
吾既不憂亦不悲,我也不怕你,朋友。

一切喜怒皆已斷,無邊黑暗已破除。
征服死亡之大軍,吾住漏盡無餘中。

從她稱呼魔羅為「朋友」,即可看出她的無懼與平等心,魔羅已失去他過去所被認知的真實性,因此無選擇地祇好消失。積撒‧苟答彌比丘尼,從她個人的悲劇昇華到最高聖果,被佛陀稱讚為比丘尼中「粗衣苦行第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