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間

简繁转换 - 简体

 

在原始佛教經典【雜阿含經】中,世尊開示了四句意義深遠,闡述靈性提昇或下墮的說話: 「從冥入明,從明入冥,從明入明,從冥入冥。」 以下分析這幾句話的含意:

雖然有人因前世的孽力導致今生出身於貧苦家庭,生活艱辛,可說是冥暗的人生;但祇要那人能發奮圖強,懷著善良的心,樂於助人及貢獻社會,必定受人敬仰。再者,如果今生能夠信奉佛教,有緣依止得證的上師,精進修習密法,護持正法,孽障便能得以消除,從而突破今生命運的軌跡,邁進光明的前境,這就是「從冥入明」的進步人生了。
   
如果有人出身於富裕的家庭,擁有財富及權勢,有緣依止得證的上師修持正法;可是那人今生不珍惜這些前世種下的福報,被貪嗔癡疑慢所吞噬,身心顛倒,不信因果,不遵守密宗戒律,譭謗上師,將自己的法身慧命付之一炬,來生必墮金剛地獄,從光明高尚的境地下降到低層次去,這就是「從明入冥」的錯誤人生了。
   
假若有一位富翁擁有財勢,經常關懷別人,樂善好施,濟助貧苦大眾;加上有緣皈依密教上師,捨離五欲,修心聖道,這可謂超凡入聖,「從明入明」的智慧人生了。
   
一個貧窮的人,因前世孽力牽引,導致今生的際遇很不如意,若果還不及早修正自己,將過去世積下來的惡習清除,那麼即使有幸得到上師的教導和加持,仍然是無濟於事。再者,自己因定力不足,被無明所覆蓋,起了邪見,繼而不信因果,犯密乘大戒,謗師、謗佛、謗法等。此人雖有福緣而不珍惜,錯過這一生學佛的殊勝因緣,真是既可憐又可悲! 由於犯了金剛十四墮戒,來生必下金剛地獄,無有出期,這正好說明「從冥入冥」的墮落人生了。
 

以下是佛陀時期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獨子,出生於很富裕的家庭,父母待他如珠如寶,更四出訪尋名師來教導他,希望他能早日出人頭地;但他天性不馴,且愚笨,早學晚忘,終於讀書不成,雙親便命他管理家業;可是他驕生慣養,放縱懶散,加上不善理財,不懂節儉,最後將家財散盡。此情此境,他不但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怨天尤人,與父母親友反目成仇,朋友亦疏遠他,祇剩下他孤獨一人。這時他突然泛起一個念頭:不如去拜見佛陀,請求佛陀收他為弟子。於是他便去到精舍,向佛陀頂禮後,懇求佛陀接受他為弟子。佛陀就對他開示:「想學道,首先要行為清淨,而你帶著一身怨氣入我僧團,那有何益? 不如你回家好好孝順父母,小心言行,勤奮向上,做人處事要負責任,若果能做到我所講的,你才來學道吧!」 於是佛陀再為他說了以下的偈語:「做人要有學識,時常照顧親人,不要懶惰放逸,懂得布施他人,今世因成後世果,學道必須捨愚癡,莫作污泥之污泥,沙門畢竟是無垢。」 他很專心聽完佛陀的教導後,滿心歡喜向佛陀頂禮,然後返回住的地方。他經過幾天的反覆思量,覺悟前非,發露懺悔,立誓重新做人

從此,他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勤儉持家,待人接物,謙虛有禮,更時常布施行善,漸漸得到人們的稱讚。三年之後,他再到佛陀座前,五體投地,悲泣流淚懇求佛陀收他為弟子。佛陀知道他真的改過,最後接納他成為沙門。經過一段時間,他精進不懈怠地內修禪定得六大神通,證得阿羅漢果位

按:人非聖賢,誰能無過。上師常教導我們,時時要反省自己的行為言行舉止上是否合於正道。若犯了錯,祇要能真心懺悔,勇於改過,那就容易清除以往之孽障,從黑暗中踏上光明的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