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為

简繁转换 - 简体

 

孟子曰︰「人之大患,在好為人師。」 意思是說人最大的弊病就是喜歡當別人的老師,喜歡以教人者自居。「好為人師」的人,大部分品性欠謙卑、常自私、好忌妒、貢高我慢、態度囂張、剛愎自用、固執己見,往往認為自己總比別人優勝,執著“自我”為中心不喜歡接受別人的批評和教導,由於自滿自足,不思進取,又不肯卑躬向他人學習基本要領尚未掌握得好就急於表現自己一知半解,言過其實,使學術搞得面目全非,結果是害人害己

為何人總是“好為人師”呢? 是否好為人師者,借此炫耀自己的學識還是甚麼原因? 其實這是社會的特性之一,因大至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小至一個團體、一小撮人羣中,“一致性”是成功生存的重要因素。每個個體的認知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一人之認知,如為大眾所接受和認同,便會產生「和諧」,如此大眾便能和諧相處,成為統一的「祥和社會」

「炫耀」是來自「競爭」,是「威懾對方」的方法之一,不用武力的競爭,就得靠炫耀。例如大猩猩自拍胸脯、池蛙大聲聒噪等,都是一種「溝通行為」,牠們藉此告知競爭者,一己的性別、求偶、能力、領域、高一等、了不起。人類沿習了這種本能,但行為之動機、目的則比較更複雜。心理學家認為「好為人師」的人是一種怪癖,而且是愛動氣和好報復的人。

【金剛經】有比喻:佛陀告訴須菩提一個學佛修菩薩道的人,祇要有一點自認崇高,自覺了不起,他已經是執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樣的人,佛陀說:「即非菩薩」,即不是真正行菩薩道的人

有些學佛行者,誤以為自己閱讀過很多佛經,禪定有一點點的覺受,例如見光見影或夢見一些吉祥夢境等,便自以為了不得,甚至妄自尊大,抱有不可一世的心態和態度,認為自己已有足夠的資格當上師,可以到處為人講經說法,受眾生供養禮拜,殊不知種下了三惡道之種子還不自知! 凡事皆有因果,若果修行還未得到真正的證量,一旦把佛法說錯了,令別人的知見引導錯誤,甚至使他人走入歧途,那麼,為人說法者,必受到因果報應古來大德曾經把佛法說錯了一個字,也感召五百世的狐狸精果報。在佛法的理論上和思維上修行的實踐經驗上和傳承口訣上等,若誤導他人,後果更嚴重,豈可不慎乎!

佛陀弟子之一的提婆達多,他是佛陀的堂弟,於佛陀回國傳教之時剃髮出家,加入了僧團。提婆達多為人機智聰明,在出家十二年期間,也很認真修道,但卻一直懷有野心,想取代佛陀,出任僧團的領袖。提婆達多後來更加狂妄自大,曾多次設計殺害佛陀,但都一一失敗。謀害不成,在好為人師的欲念之下,提婆達多便開始在教團內製造分裂,成立新教團,提出新的教法。提婆達多雖然得到大約有五百名徒眾追隨他,最後,提婆達多因貪求名聞利養、起嗔心害佛、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另組新教團等之罪行,累積業力之下,命終墮入地獄中受苦,被大山鎮住,烈燄焚燒,受盡種種的痛苦,經歷一大劫

另一例子:禪宗自初祖菩提達摩至六祖慧能,皆衣法並傳,所謂「將衣為信物,代代相傳;法以心傳心,當令自悟」。由於六祖深知眾生無明業重,於示寂前斷然改變自來衣法並傳之制,特囑門人「衣不合傳」,意在杜絕後代爭奪衣缽、覬覦祖位之心。怎奈有一知半解又好為人師者,他們未解稱解、未悟稱悟,妄解祖意,盲引徒眾,致使清淨禪林泥沙俱下。南陽慧忠國師( 775 年卒)時代,南方已經有人將六祖之佛性加以錯解!

學佛之目的上求佛道,以求開悟見性,然後再下化眾生行菩薩道度脫眾生是每一位佛弟子應有的責任,倘若自己都未能得道,又憑藉甚麼來度脫眾生呢? 就好比一個高一年級的學生教一個低一年級的學生般,自己的了解及認知還不夠,祇比別人識多一點點而已。在世間上做老師,除了具備相當的學識外,也必須有品德修養,才能正確地指導學生。世間的老師需具有如此資格,更何況是出世間的上師呢! 作為一個修行人,應該腳踏實地,努力精進,不要急功近利,即使修行上達到某程度的相應,也不要自滿,應要常常保持謙卑的態度,虛心學習學佛就是在學清淨心,心量要廣闊,看到別人的成就高於自己,更應隨喜讚歎,多向善知識請益,這樣才會不斷進步,心靈才能提升。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大家要慎防「好為人師」而不自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