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佛說黑氏梵志經】
在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印度,有一位梵志(‘梵’表清淨,梵志即清淨的修行者)不但獲得四禪境界,還俱足五種神通,肉身能自在飛行。這位梵志更善於說法,能感動諸天、鬼神眾,甚至閻王也前來聽法。
一日,閻王聽其說法後,顯得非常悲傷,且哭泣起來。梵志不明所以,問其原因。閻王答道:「你說的法非常動聽,可惜你祇剩下七天的生命,死後還會墮入地獄道,因此我感到非常傷心。」
梵志自問已證得四禪五通,為何還會墮入地獄道? 閻王繼續說:「你雖然已俱足五通,但是尚未證得漏盡通,生死還未了。當你命終時,發覺自己還未達到涅槃境界,仍需要輪迴,剎那起了嗔恚心,產生邪見,否定涅槃;此舉不但令你前功盡廢,更使你墮入地獄道中。」
梵志聽後,終日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才能得到解脫。諸天神眾提議他去請教釋迦牟尼佛。梵志如夢初醒,立刻手執兩束鮮花,飛到佛前求法。
佛陀一見他進來,便說:「梵志,放下!」
梵志立刻放下右手上的花束。
佛陀又說:「梵志,放下!」
梵志再放下左手上的花束。
佛陀再次說:「梵志,放下!」
梵志不明白答道:「佛陀,我所帶來供養您的鮮花經已放下。現在我手上空無一物,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放下了!」
佛陀指著他的心說:「你能把這個也放下嗎?」
梵志聽罷,立刻把自己的六根、六境及六識全都放下。
剎那間,他證得阿羅漢果位,諸漏已盡,解脫自在。
後記:
眾生由於不能把心放下,經常地想著過去、現在、或未來,使自己患得患失,以致不斷流轉生死,無有出期。世俗人放不下皆因看不破,未能辨別事情之實相,被假相所蒙蔽,認假作真,使心有所執。
佛陀教誡梵志,連續三次叫他「放下」,就是要他放下五境(外面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放下五根──眼、耳、鼻、舌、身;最後連心也放下。心是代表意識,也即是要他放下六根(五根加意)、六境(五境加法)和六識(六境生出六識)。眾生若能把十二處(六根、六境合為十二處)及十八界(六根、六境、六識合為十八界)全部放下,即自性顯現,進入涅槃,得到解脫。就像梵志把心放下,不生一念,剎那悟道,證得阿羅漢果。修行人要懂得「放下」,才能得到自在解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