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小時定律”有致命漏洞,10年後終被揭露。
光是努力沒有用,不正確的練習等於「埋沒天賦」
What? “一萬小時定律”有致命漏洞! 我的天!! 一萬小時定律根本不是個定律!!!
發生甚麼事?
一堆人學鋼琴、小提琴、舞蹈、圍棋、各項運動,為甚麼有些人可以有高手級表現,大部分人卻祇有「可接受」的水準?
多數人相信原因出在天賦,但作者安德斯・埃里克森(K. Anders Ericsson)根據30多年的研究發現,所謂天賦其實是人類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祇要透過“正確的練習”,善用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每個人都能改善技能,甚至創造出你本來以為自己沒有的能力,達到顛峯表現。
天才與庸才之間的差別不在基因、不在天分,在“正確的練習”!
雖然埃里克森(K. Anders Ericsson)的研究結果一直以來都廣受讚揚、討論、引用,卻從未被正確解釋,尤其是他1993年以一羣小提琴學生為對象的研究結果,許多研究頂尖專家的科學文獻採用了這些發現,而多年來也有許多研究人員加以引用。雖然在科學界廣被提及,但直到2008年,麥爾坎・提摩西・葛拉威爾(Malcolm Timothy Gladwell)在《異數》一書中引用埃里克森研究報告裏的某個數字,提出如今廣為人知的“一萬小時定律”,他的研究成果才大大引起科學界以外的矚目。
埃里克森曾針對歐洲著名的柏林藝術大學小提琴學生進行採樣研究,將不同程度的學生分為優等、傑出、頂尖等三組,進行抽樣問卷調查。這項研究發現,學生們的個別練習時間,是決定未來成就的重要準則。
在18歲前,優等組學生單獨練習的時間約為3420小時,傑出組學生練習時數為5301小時,而頂尖組學生練習的時間高達7410小時,大約是優等組學生的兩倍。
同樣的研究方式用在芭雷舞者身上,20歲以前一萬小時以上的訓練時數,僅為專業舞團羣舞者其中之一員的練習時數,這與頂尖的小提琴訓練結果一致。
若盼望成為世界級小提琴家或國際芭雷舞巨星,數萬小時的練習時數是必要的。
然而,埃里克森卻指出,葛拉威爾(Malcolm Timothy Gladwell)的“一萬小時定律”(無論那一種專業,成功的最大前提都是要有一萬個小時的不斷練習),是誤解、錯誤引用了他的研究成果。光有練習的「量」是不夠的,還必須兼俱練習的「質」,亦即必須“正確的練習”,才是決定個人成就高低的關鍵所在。
所以,一萬小時定律根本不是個定律!?
葛拉威爾談到成為某領域佼佼者的必要條件時,提出了聳動的“一萬小時定律”。根據這個定律,想要在多數領域中成為專家,必須花一萬個小時練習。埃里克森的確在研究報告中提到,頂尖小提琴家20歲前花在獨自練習的平均時數為一萬小時。
此外,這個說法也滿足了人對於簡單因果關係的偏好:在任何事物上祇要花一萬個小時練習,便能成為高手。
可惜,這個定律有諸多錯誤,卻是現在許多人對練習成效的惟一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