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萬 小 時 定 律 (三) 正 確 的 訓 練

简繁转换 - 简体

 
 
正確的方法俱有下列特色:
1. 世間法來說,正確的方法培養技能已經有其他人知道該怎麼做,也已建立成效頗佳的訓練技巧。設計練習方式及負責監督的老師或教練應該熟悉及俱備頂尖專家的能力,並清楚該如何以最好的方法培養這些技能。
出世間法來說,寧波車/上師培養弟子們的學習方法,如何修法本、如何持咒、如何結手印等等,令弟子們建立頗佳的技巧;當他(她)們已經建立了堅固的根基,寧波車/上師就會設計更深一層練習的方法,並且監督弟子們有沒有疏懶,使弟子們如何達到成就!
   
2. 正確的方法祇有跨出舒適圈後才能奏效,學生需要不斷嘗試去突破現階段的技能水準。這意味著幾乎得傾盡全力,所以經歷往往都不會有樂趣的體驗。
佛教來說,修行之過程是艱苦的、艱辛的! 如果想著修行是一種舒適或在象牙塔內的生活,這是一種度假和享受日子的心態,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弟子們要不斷嘗試去突破現階段的修行水準,即是要傾盡全力才能剋期取證!
   
3. 世間法來說,正確的方法必須有定義清楚明確的目標,且往往涉及改進想要達到的表現之某個面向,而不能祇設定模糊的整體改善目標。整體目標設定完成後,老師或教練會制訂計劃,其中的一連串改善細項便會累積成向前邁進的一大步。改進想要達到的表現之某個面向,可以讓學生看見自身的表現已經藉由訓練改善了。
出世間法來說,基本上修行的正確方法,要定義清楚明白為甚麼要修行:是為解決煩惱、解脫生死、為眾生成佛……等等,不能設定一個模糊的目標,例如見到別人修行我又修、“喺咁易麻麻夫夫”修一修作個狀、話給別人聽“我每天都修行”、自己話俾自己聽“我都係修行人”等等。若自己律己嚴謹,認清修行的定義,那寧波車/上師就會制訂計劃,當中會有一連串的方法來改善你的行為、修法程序、你的方向、你的心、你的意識,使你累積功德,而向前邁進一大步。
   
4. 正確的方法是「刻意」進行的,也就是必須全神貫注,有意識地行動。光是遵從老師或教練的指導是不夠的,還得專注於自身練習的具體目標,才能適時調整,以掌控練習過程。
基本上,正確的修行方法也是「刻意」進行的,「刻意」就是必須全神貫注,有意識地行動,例如在進行“觀想”時就是了。光是遵從寧波車/上師的指導是不夠的,弟子們還得專注於自身練習的具體目標,才能適時調整,以掌控練習過程。
   
5. 世間法來說,正確的方法包含意見回饋,並根據該回饋調整努力方向。訓練初期得到的意見回饋多來自老師或教練,他們會監察訓練過程並指點出問題,從而提出解決之道。隨著時間和經驗累積,學生也必須學會自我監督、察覺錯誤,隨之因應調整,而自我監督的本領則仰賴有效的心智表徵。
在佛教來說,正確的修行方法也包含思想、意念的回饋,並根據該回饋調整努力方向。訓練初期得到的回饋多來自寧波車/上師,寧波車/上師會監察學習和訓練過程並糾正弟子們的偏差問題,從而提出解決之道。隨著時間和經驗累積,弟子們必須學會自我監督、察覺錯誤,隨之因應調整,而自我監督的本領則仰賴有效的心智成熟表現。
   
6. 正確的方法既能產生有效的心智表徵,也仰賴心智表徵運作。提升表現和改善心智表徵相輔相成,表現提升了,心智表徵就變得更精細有效,然後反過來讓表現更上一層樓。心智表徵有助於監控練習和實際上場時的狀況,讓人以正確的方式行動,也能察覺錯誤,並加以改正。
在佛教來說,當弟子們能產生有效的心智成熟表現,從而提升表現和改善心智表徵相輔相成,表現提升了,心智表徵就變得更精細有效,然後反過來讓表現更上一層樓。心智表徵有助於監控自我修行和實際修法本時的狀況,讓弟子們以正確的方式修持,來察覺自己的錯誤,並自行加以改正。
   
7. 正確的方法幾乎等於加強或調整先前習得的技能,必須著重該技能的特定面向,努力改善;而隨著時間過去,這一步一步的改善最終會打造出專家級表現。因為新技能以既有技能為基礎,老師或教練必須在一開始就教導正確的基本功,這樣當學生往後達到更高階的水準時,才不必從頭學習基本技能。
在佛教來說,正確的修行方法幾乎等於加強或調整先前習得的咒語、手印、觀想方法…,必須著重該技能的特定面向,精進並努力改善。隨著時間過去,這一步一步的改善最終會打造出成就表現。因為新技能以既有技能為基礎,寧波車/上師必須在一開始就教導正確的基本功,如四加行、六加行、戒律、本尊法、護法、上師相應法…,這樣當弟子們往後達到更高階的水準時,才不必從頭學習基本技能。
 
參考資料:
本網頁
> 智慧廣場
>>
一萬小時定律(一)精進
一萬小時定律(二)般若
一萬小時定律(四)正確的訓練_續
   
佛教金剛乘慈善基金會 http://www.vajrayanacf.org.hk
> 智慧寶庫
>> 佛學淺談
>>>
為何學佛
心與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