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現在未來
(是否存在於過去)

简繁转换 - 简体

 

寧波車在1993年5月2日開示
1993年7月寧波車在法國中心複述
2014年10月8日(約二十一年後)上載網頁

引言

1. 今日,即昨日之明日。今日,又是明日之昨日。
2. 過去曾有某教派祖師云:「過去為空,未來為空,現在則有。」 此說法仍屬執著,執著於“偶然現在”之緣起。
若將時間濃縮,暫且把一日縮短至一秒來看,這樣會比較容易明白、理解。一秒鐘閃過現在,前一秒立刻成為過去(不存在),而後一秒快將到來但仍未到(不存在),其中並無一秒可以獨立存在,故是「」。
若再把時間範圍更濃縮微細來分析,無論它有多麼短暫,總可以分為過去和未來;如一剎那或千分一、萬分一之時間單位,於現在剎那中,又可斷割出前一剎那為過去(不存在),後一剎那為未來(不存在),如此就能斷割出過去、未來;剩下的“現在剎那”這一小段時間又可再分為過去剎那和未來剎那,如此無限細分下去,其結果就是沒有現在,祇有過去和未來。若過去、未來是能斷割定出存在,如何為空? 因為所謂“過去”是已經過去的,“未來”是尚未來到的,兩者都不是實際存在的,所以,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不存在。故過去剎那、現在剎那、未來剎那皆是空。若把剎那時間擴大延長來看,那就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亦皆空。
正言
1. 既是三世皆空,如此就能萬世相續,何以見得呢?
  舉一例,有條一千尺之線,取其中央一點(現在),前五百尺是空,後五百尺是空,那一千尺如何存在?
  再舉一例,若一千尺之線,前五百尺(未來)是空,後五百尺(過去)存在,豈不是中央一點有另外五百尺? 反之來看,亦是同一道理。
  再另舉一例,若不是線,是一條非常幼細之物質,取其中間點,這中間點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得到,如此微細的中間點看似並不存在。中間點既不存在,前五百尺、後五百尺又如何存在? 故此,現在(中間點)、過去(後五百尺)、未來(前五百尺)皆空也。
  所謂覺悟聖者一眼洞悉萬世相續三世皆空,而眾生迷者「一念」執著於「一時」,並認為三世存在。
  「一時」是由萬秒之連續、萬日之連續、萬世之連續而安立,由此一念攝三時,甚至一念三千,乃至千百萬劫,皆在空性之中
  緣起性空可簡說成:如是因 → 如是緣 → 如是果 → 如是報,皆在空性之中。空性之中非甚麼都沒有,好像存在,好像不存在,非常微妙,故經曰:「真空妙有」。
2. 過去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的靈山法會,可能至今未散。未來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彌勒菩薩的龍華法會,亦非將來出現,有事實可證明,如《高僧行誼》記載了隋唐天台山智者大師讀到【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時,整個身心便寂然入定,入到「法華三昧」中,定中境界突破時間及空間,定中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釋迦牟尼佛仍在靈鷲山上講【法華經】,那景況非常清楚,法會仍未散場,當時智者大師是距離釋迦牟尼佛一千多年。故能明白萬世在一時(或一剎那),一時在萬世,則行者於三大阿僧祇劫,可以一生結集,一生修證,用一「正念」貫徹萬世,無分過去之石器、青銅器時代,也無現在之電子時代,亦無將來之更先進科技時代,這些時空都可用微細萬行「正念」貫徹。
3. 時空對覺悟者來說並無分別,密宗金剛上師集合具相、具德、具量之證悟修持,給予行者灌頂,行者便可於剎那間獲得成就。
4. 例如密乘畢哇巴祖師,受「無我母」空行母之灌頂,頓時現起六地菩薩之功德,便是此道理。此典故也有記載在密乘經典中。
5. 昔日,蓮華生大士遇一老僧,大士直指他說:「你就是圓滿佛陀。」 老僧當下承擔(即表示得到傳承上師之加持),剎那間獲得成就,也不須經歷一生歲月那麼長的時間。
6. 佛陀不是存在於過去,而是三世一如,無所不在,存於任何時空
     
註: 雖然得具證量上師賜予灌頂或加持,行者即可登悉地,但亦必須明瞭若行者不俱足“緣起”,就如上述的如是因 → 如是緣 → 如是果 → 如是報,各種條件不具備或缺乏,雖得灌頂加持,亦未必即生證量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