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切依正法而修,正法在人間,才能成就明心見性,否則是不可能成就的,所以當下要好好把握機會。 |
2. |
修行是要降服妄心,成就自性,一性圓明在心頭。 |
3. |
在修行的過程中,不可隨便再動念、起妄心,因為「一」不做「二」不休。 |
4. |
孽力是要經過修持才會化掉的。 |
5. |
如果沒有自省、自覺的能力,就不是修行人。 |
6. |
勿因個人的孽力現前而影響自己以及別人的修行。 |
7. |
「明師一指點」就是甚深微妙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即正法,就是止住輪迴、了脫生死、成就佛道的不二法門。 |
8. |
自古至今那一個真修的人,不是受譭就是受謗;但都無怨無悔,一直奉行真理,勇往直前。 |
9. |
祇管守規就是修行,「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無不是佛法。
|
10. |
沒事不要找事,不要攀緣;涉世太深,污染太多,對修行會有障礙。 |
11. |
既然來到寧波車隱居修行的地方/金剛乘中心/壇城這裏,不學習明理、不真修實練就沒有意義了。 |
12. |
修道如果不入於「心」,祇是圖個表面,而任八風吹動,與世俗也就沒有兩樣了。入於心者,自然遇境如如不動,如同海裏面的魚,根本不知道海面上有風浪,因為風浪祇在表面而已。 |
13. |
修道就是平淡、平常、平凡而已。師云:「平淡一步超」,平淡中有驚奇,短暫中有永恆。 |
14. |
修道理念不清,遇到困難或生病時,就怨天尤人,怪這個、怪那個。難道沒有修道,就不會遇到挫折、困難嗎? 所以,明理解脫。 |
15. |
修道、辦事不可我行我素,任性做事,要守佛規、佛戒而行。 |
16. |
講經典與修道無關,它如同去學校,學一樣東西,故不叫修道,修道是明白道、抱住道、守住道。 |
17. |
菩薩有功德力,可以觀照自己;眾生祇有業力,隨業流轉;所以能觀照自己的心念,就是在修直自己的路。 |
18. |
放下一分執著,成就一分光明,心中是否放下,自己很清楚。 |
19. |
放下越多就是進步、就是精進。修行不跟別人比,跟自己比。(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
20. |
每天都要背幾句修行見性的句子,來期勉自己精進行深。 |
21. |
你控制得住你的心念,就能掌握住無常。 |
22. |
有人心才會爭名、爭權、爭位,怎麼沒有人爭「心頭」? (心頭:自性也) |
23. |
自己的心要掌握得住,時時迴光返照,不要讓魔鬼乘虛而入,而壞了道體。 |
24. |
靜坐,不是為了靜坐而靜坐,而是為了恢復心靈澄清,一塵不染而坐。 |
25. |
爭得人間而失去了佛土/天國,有甚麼意義呢? |
26. |
沒有禪定就沒有般若,沒有般若就無法度己度人。 |
27. |
今生沒有把心安頓好,輪迴是無窮盡的。輪迴的因素:身物、心物、五蘊未空皆障蔽自性的光明。 |
28. |
人生要為善競爭,競爭甚麼? 要與時日競爭。 |
29. |
走入人羣實際的去做,才能認識真實人生。 |
30. |
在人羣中,要做個人間菩薩,忍一口氣,不與人計較。 |
31. |
不管做甚麼事都要用心,但不要操心。 |
32. |
要培養智慧,踏實地做人做事,不能盲目聽信傳聞而不重思考。 |
33. |
人生苦在『執著』,有執著就有痛苦;能不執著,則一切皆樂。 |
34. |
世間本就是困難重重,必須有耐心、毅力,才能一步步克服難關。 |
35. |
心地種下怎樣的種子,就會得到怎樣的收穫。所以,自己要做何事,自己要很清楚。 |
36. |
世間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做好事」,二是「孝順」。 |
37. |
惟有善用世間財來利益人羣,所得到的輕安自在,才是真正屬於自己。 |
38. |
愛來自良知,良知來自心的淨化。 |
39. |
自小培養愛心,長大就不易有偏差行為,而製造社會問題。 |
40. |
真正的佛教徒,不祇是一直拜佛唸經,而是凡事用心,做人要慈悲。 |
41. |
以歡喜的心做事,自然廣結善緣。 |
42. |
專業有雄心,不要有野心。 |
43. |
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 |
44. |
人生的苦,苦在哪? 是『心』打結,看不開! 人的生命終有盡頭,盡人事後就不要再操心煩惱。 |
45. |
人生不論長短,都要努力讓這輩子沒有遺憾,無遺憾的人生才有意義。 |
46. |
祇要有心,一定可以撥出時間;祇要有願,不怕沒有力量。 |
47. |
人生是長是短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方向對不對,人生的方向如果正確,就不會迷茫煩惱地度過一生。 |
48. |
人生最美的,就是相互感恩,真善美的境界,都在一念感恩中。 |
49. |
人生壽命既盡,就要安心、放下,不要逃避,要面對現實,坦開心胸。 |
50. |
心被煩惱綁住,必須自己來解,自己不解開煩惱結,就是佛來到面前也無能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