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路流傳

共修中心之間的路

简繁转换 - 简体

愛情與同情,就像沙子和金子,雖然混在一起,但我還是分得很清楚。數學上,兩點最近的距離是一直線,然而在生活藝術上卻不盡然;有時兩點之間有點迂迴變化會比較圓融有趣些,這包括愛情、友誼、事業、遊戲,甚至是一些小小的生活習慣。

就像我最近養成一個特殊的習慣,每天晚上十點從診所下班開車回家,儘管已經身心俱疲、頭昏眼花,卻捨棄回家最近的直路,東拐西彎地四處漫遊一番,原本十分鐘就可以到家,我卻花了半個小時。這並不是逃避家庭,而是讓緊張的工作場所與甜蜜的家,兩個極端之間,有一個浪漫的曲線與身心的緩衝空間。我特地繞道到一個熱鬧的夜市,在車上欣賞燦爛的街燈,以及各式各樣的人、事、物,看他們在那裏熱鬧地活動著。我好奇地發現有那些店關了,又有那些店新開張,儘管那裏經常塞車,我卻一點都不嫌煩。

接著我經過榮民總醫院以及護理學院,看著救護車“嗚咿”疾馳而過,我還特意讓它先過;看著婀娜多姿的女學生以及護士在等公車,或者與情人在路數下卿卿我我話道別,這讓我回想起自己年輕的甜蜜時光。

最後再繞道到一條通往陽明山的山路,沿路欣賞台北美麗神祕的夜景,再轉回優美的林蔭大道,在路樹夾道恭迎下,悠悠蕩蕩地回到家。

我在車上用眼睛的餘光瀏覽著車窗外瞬間即逝的花花世界,雖然沒有下車融入其中,但仍有身歷其境的輕鬆與喜悅,就像看了一場浮世繪的寫實電影一樣。這一段半小時的車上巡禮,化解一天十二小時診症動彈不得的鬱悶與辛勞。其實,工作場所與家庭間兩點不一定是直線,應該有個緩衝點,就像潛水夫從深水裏浮出水面前,一定要經過減壓的程序才安全一樣。這樣才不至於把工作的壓力與倦怠感帶回家裏來。

家庭,絕對是世界上最安全舒適的地方,但不是你釋放鬱卒的地方,這個減壓的工作應該在踏進大門前就做好,就像進房裏要換拖鞋一樣。在我們的社會裏有很多人,不論男女,總會被要求,或者是自己的習慣,一下班就死命地趕回家,每天在工作和家庭兩點一線的最短距離間,像鐘擺一樣單調無趣地擺動著。常常是工作的壓力加上趕車的勞頓,一回到家,那個最包容個人情緒與行為的地方,把整天積蓄的壓力抑鬱全發泄出來,把這些精神垃圾一股腦地全傾倒在自己最親密的家人身上,弄得家裏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回家,原本是最快樂的,最後卻搞得人心惶惶,紛紛走避。關於這一點,歐美人士可比我們懂得調適工作與家庭間的衝擊,男人下班後總要到酒吧喝些飲料或小酒,與熟客店員插科打渾,輕鬆一下;女人就逛逛街買些東西,或者與友人喝杯咖啡,閒話家常。

其實,這樣所花的時間不多,但對於紓解工作壓力、培養回家的好情緒,有很大的助益。當然,文化與生活習慣的差異及環境軟硬體的條件,讓我們無法像洋人一樣,很自然方便地下班後還能悠哉悠哉地喝杯啤酒、咖啡,找人聊聊,這是個遺憾。因此,我把這條回家的路當成了一種特殊的放鬆方式。其實不須怨歎塞車,不用急著趕路,
能在車上一個密閉舒適的個人空間,聽著輕柔的音樂
看著車窗外有趣的人生百態
沈澱白天的激盪情緒,構思明天的新計劃
就算多繞點路、多耽擱些時間,又有甚麼損失呢?

就算在家等你的人對於你的遲歸很有意見,然而,當他迎接的是一個神采奕奕、春風滿面的歸人,他不會也感到喜悅嗎? 塞車不用怕擠車不要煩把它當成回到甜蜜的家所必須經歷的淬煉,候鳥回家要飛越幾萬哩,鮭魚回家要逆流而上跳過瀑布。想到這點,我們還急甚麼!? 煩甚麼!?

後記:
寧波車常對我說,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他再闡述,
另一種特殊的放鬆方式是回到家裏,於休息或用膳完畢後,抽一點時間讀佛經、唸佛經。
壇城或同門共修的中心,絕對是世界上最寧靜的地方,不是你釋放鬱卒、發脾氣的地方,你這個減壓的工作應該在踏進大門前就要做好。
在我們的同修裏,不論男女,總會被要求,或者是自己的習慣,一下班就死命地趕回家,每天在工作和家庭兩點一線的最短距離間,像鐘擺一樣單調無趣地擺動著,不懂得調適工作與家庭間的衝擊。其實,若能多花幾分鐘車程,到附近售賣佛書的店舖瀏覽,這樣所花的時間不多,但對於紓解工作壓力、培養回家的好情緒,有很大的助益。而那些住得靠近共修中心的同門,更可到中心拜拜佛、添一點香油、與同門交流修行上的心得或見地…;如此最低限度能常常保持善念於心間,為自己往生佛土、本尊淨土,多添一點成功機率
差不多30年(現時是2014年中)過去了,寧波車對我說,看來這最容易、最顯淺的道理,很多弟子仍未能看清楚、體會到,這可能涉及對佛法的興趣、對修行的熱誠、對智慧的開發,可惜,可惜啊! 同檯食飯,各自修行吧!! 修行這回事,是多勞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