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 迦 格 言 選 錄

简繁转换 - 简体

 

《薩迦格言》又稱《善說寶藏》,蒙古族民間俗稱《蘇布喜地》(乃梵文音譯),是藏傳佛教第四代祖師、藏族著名學者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1182-1251)所著。《薩迦格言》早在元代就有蒙古文譯本問世,其後又有幾種譯文同時用八思巴文、回鶻蒙古文、托忒蒙古文印行傳世。

薩迦格言 選錄

  • 德者不攝集,人眾自來聚;
    香花雖處遠,羣蜂如雲旋
  • 若辱罵學者,己身遭災殃;
    火把如倒拿,自手還燒傷。
  • 森林雖甚多,罕生白檀香;
    學者亦多有,能說格言少。
  • 向天空扔髒東西,會落在自己頭上。
  • 烏鴉吃了髒東西,飛到淨地去擦嘴。
  • 諸人壽短其一半,夜間入眠如死亡。
  • 溪水經常嘩嘩響,大海從來不喧囂。
  • 終辦不到的事情,不要去妄想;
    消化不了的食物,不要去貪食。
  • 傻瓜走上了邪路,因為他是傻瓜;
    聰明人走上邪路,就該尋找原因。
  • 仔細研究再行動,事情哪能行不通?
    智者睜眼走大路,哪能墮入深淵中?
  • 假若敵人來歸依,應予供養並讚美;
    烏鴉投奔了老鼠,獲得平安和幸福。
  • 結下深怨的敵人,雖和好也別密切;
    高溫滾沸的開水,還不是把火熄滅。
  • 國王要特別和靄,不可因小事發狠;
    毒蛇雖然有寶珠,聰明人誰敢近身。
  • 愚者學問掛嘴上,智者學問藏心底,
    麥秸漂於水面上,寶石沈沒於水底。
  • 惡人住林亦粗暴,正士住城亦溫柔,
    林中猛獸常發怒,市里良馬亦馴順。
  • 正士即使遇命難,亦不捨棄善本性;
    真金無論再燒砍,彼色總是不會變。

註:

  • 《薩迦格言》在西藏的地位就像孔子的《論語》,不可不讀。

  • 敦煌發現八思巴文《薩迦格言》:
    據新華社 2001年 8月報導:中國蒙古學專家最近從敦煌莫高窟北區洞窟中發現的大批文獻中,整理出一木刻版八思巴文《薩迦格言》。

    內蒙古師範大學嘎日迪等蒙古學專家與敦煌研究院專家合作,在這批文獻中鑒選出蒙古文文書殘頁總共 68 件;其中回鶻蒙古文 62 件,八思巴蒙古文 6 件。專家說,這些文書殘頁的書寫年代均為蒙元時期,是繼敦煌石窟蒙古文題記之後的又一次重要發現。

    有關專家認為,這些文書殘頁的發現對敦煌學、吐魯番學和蒙古學均是一項填補性的工作,意義重大。因為它也是繼柏林收藏吐魯番出土蒙古文文獻之後,西北絲路地帶第二次成批發現。

    吐魯番、敦煌出土兩個八思巴文《薩迦格言》是否出自同一個譯者之手? 由於兩種文獻並非同一段內容,故難以斷定,但可以肯定兩種文本不是同一個版本。由此,專家認為元代八思巴文《薩迦格言》有漢籍式線裝本和佛經式散頁本兩種版本,讀者的對象可能有官民和佛教人士的區別。

    敦煌本《薩迦格言》印於厚質宣紙,寬 25 厘米,長度不詳,現存長度為 17 厘米,是原文獻的中段,兩頭殘缺。出土時為形狀不規則的三片紙頁。經細心整對後,可看出有印刷文字有 13 行,可釋讀的文字有 11 行,完整的祇有 2 行,其餘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損。

    內蒙古師範大學嘎日迪教授認為敦煌本《薩迦格言》的八思巴文文本,可能與元代的譯本有源淵關係,而其後的譯本與元代的譯本則有較多的出入。

  • 貢噶堅贊的著述頗豐富,後人輯為《薩班全集》三函,其中影響深遠且家喻戶曉的著作,即為收於第二函第二篇的《薩迦格言》。全篇分為九章 (品),收錄格言詩 457 頌 (首),另有禮讚與宣說旨趣二頌於篇首。九章品名分別為:
    1. 觀察智者品
    2. 觀察賢者品
    3. 觀察愚者品
    4. 觀察間雜品
    5. 觀察惡行品
    6. 觀察本性品
    7. 觀察非理品
    8. 觀察事業品
    9. 觀察教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