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路流傳
千 年「七 寶 阿 育 王 塔」現 身 中 國
(中)

简繁转换 - 简体

目前世界上發掘出的阿育王塔,無論藝術價值還是歷史價值,都無法與「七寶阿育王塔」媲美或同日而語。

「鎏金七寶阿育王塔」和在中國發現的其他阿育王塔結構有很大不同,在銀質鎏金的外表之下,是一層木質框架,或稱之為木胎;塔剎、塔身和塔座上都刻有精美的文字、浮雕,畫面和文字內容展現了釋迦牟尼佛從出生、成道到涅槃的過程。阿育王塔被從鐵函內請出時,考古專家在塔內發現了兩套金棺銀槨。

七寶阿育王塔的塔剎共有五重相輪,頂部為一顆球形寶珠,四片山花蕉葉分別位於須彌座頂部的四角,上面浮雕著各種佛傳故事。塔身的四面有四幅大型浮雕,叫做佛陀本生故事,分別是“薩埵太子捨身飼虎”、“尸毗王割肉飼鷹救鴿”、“大光明王施首”、“須大拿王變相”,反映了佛陀前生重大的善行。
七寶阿育王塔的塔頂有四座山花蕉葉,與塔剎以長鏈相連,鏈上懸著銅鈴,它的主體是位於底部的方形須彌座。值得注意的是,塔身上有一處近百字鏨刻的發願文,記載了寶塔的由來。七寶阿育王塔的製作者叫做朱誠信,在北宋的時候,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建造。


塔身圖案

雖然中國各地出土過不少阿育王塔,但這座寶塔的精美程度還是令所有人大開眼界。塔座、塔身和山花蕉葉上,每隔幾厘米就鑲嵌著各種珠寶,有的至今仍晶瑩剔透。這座寶塔之所以被稱為“七寶阿育王塔”,是因為塔身嵌有佛家七寶——金、銀、琉璃、硨磲(一種難得的深海貝殼/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類)、瑪瑙、赤珠和水晶,其中僅水晶就有上百顆。不過,因為歷經千年,很多珠寶已經脫落,把這些數以百計的寶石放回原處,是今後修復工作的一個難題。
整座塔的紋飾精美繁複,佛像姿態栩栩如生,僅一隻 20厘米左右山花蕉葉側面,自下而上就有三幅高浮雕圖像:“白象轉世”、“菩提樹下成佛”、“佛陀涅槃”三個故事,看上去就像是一幅又一幅的連環畫。在其他的山花蕉葉上,還有佛陀從摩耶夫人肋下出生、鹿野苑說法等講述佛陀生平的故事。
塔身四面,是四幅最大的圖像,其中一幅是一頭老虎咬住一個年輕人的腳。主持杭州雷峯塔地宮考古的黎毓馨解釋說,這是佛教的本生故事,叫作“薩埵太子捨身飼虎”,另外三幅分別是“大光明王施首”、“須大拿王變相”和“尸毗王割肉飼鷹救鴿”,這與雷峯塔地宮出土的銀質阿育王塔完全一樣。這些都是佛教中的本生故事,反映了佛陀前生重大的善行,表現“捨己救人”的題材,【本生經】中這樣的故事多達 500個。在中國各地出土的阿育王塔中,這樣的圖案並不鮮見,但祇有南京的阿育王塔上附有文字說明,說明了它的獨特。
塔身每面的邊緣,飾有金翅鳥圖案,其形狀類似鳳凰。佛教文化中,大鵬金翅鳥和雄獅是佛陀的左右護法,常隨佛陀左右。另外,塔身上部每面都有文字,分別是“皇帝萬歲”、“眾臣千秋”、“天下民安”和“風調雨順”;字下有一凸出的獸首,長著鹿角,似乎是龍頭。

   
 
塔身文字

塔身文字表明,這座精美的七寶阿育王塔是在揚州製造的,使用的是錘揲工藝。
碑文中明確記載,是長幹寺(即大報恩寺)住持演化大師可政和滑州助教王文修建了長幹寺地宮。可政是一代高僧,曾從終南山將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帶回南京天禧寺建塔供奉。然而,王文其人卻是個謎,由於滑州助教祇是九品小官,而且可能祇是交納錢糧而領的虛銜,並不一定在滑縣做官,因此,其身分難以確認。
寶塔塔身上“王文”——“將仕郎守滑州助教王文舍大光明王施首變相記”。“變相”是指將佛經變成圖畫。南京大學宋史專家李昌憲解釋說,將仕郎是官階中最低一等,通俗的解釋就是“剛剛步入仕途的人”。這個信息仍然無法破解其真實身分。

塔身的銀皮上,有一塊區域佈滿了密密麻麻的高浮雕文字,考古領隊、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副主任祁海寧說,這些文字講的是何時何人修建了地宮、參與者有甚麼人、他們的願望是甚麼等等。雖然與地宮中石碑碑文內容不完全一致,但地宮建於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修建者為演化大師可政和滑州助教王文,供奉有金棺銀槨、佛頂真骨和感應舍利 10顆,都得到了印證。祁海寧在新聞發佈會上確認,根據石碑、X光片和塔身文字,阿育王塔內有佛陀釋迦牟尼佛的頂骨舍利是確定無疑的。而“感應舍利十顆”與唐代李德裕遷走長幹寺 21顆舍利中的 11顆,而留下 10顆,在數字上也是吻合的。


金棺銀槨

專家通過 X光掃描,基本確定「阿育王塔」內還放著另一種佛寶——金棺銀槨。「金棺銀槨」在佛教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數千年來據說祇有「釋迦牟尼」德配享此。

令人驚訝的是,鎏金阿育王塔內居然有兩副金棺銀槨,或許已經猜到了,這兩副「金棺銀槨」中裝的應該就是「佛陀真身舍利」;但為甚麼要用兩副棺槨成殮呢? 這個問題就連當時的專家也深感好奇,想要解開這一謎團,還要再將「金棺銀槨」打開。簡單地說,兩副棺槨,一套是長方形「銀鎏金」的金棺銀槨,還有兩件方形銀函。「金棺」長 13.1厘米、寬 6.3厘米、通高 7厘米。蓋頂飾蓮花、鳳鳥,兩端各飾一隻鳳鳥;「銀槨」長 18.2厘米、寬 10.5厘米、通高 19厘米,分為上槨、下座兩部分,上部的槨呈棺狀,一端較高,一端略低,有蓋有體。

在銀槨底部同樣刻有銘文「大卿施護佛頂骨」,據史料記載,「施護」曾是來自佛國的一位僧人,於公元 980年從古印度來到中土傳法,除攜帶大量佛經外,還有珍貴的佛頂骨舍利;「金棺銀槨」裏裝的很可能就是佛門至寶 >>> 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


佛頂真骨

七寶阿育王塔,“佛家七寶”是指金、銀、琉璃、赤珠、瑪瑙、硨磲,各種各樣的寶石,此外還有水晶。“佛頂真骨”供奉在塔身內部,根據《法苑珠林》、《大唐西域記》等典籍介紹,佛頂真骨是佛陀釋迦牟尼佛的頭骨,為一塊周長 35厘米、直徑 10厘米、顏色黃白,有清晰髮孔的完整頭骨。當時盛載這枚舍利的共有五重容器,從外向內依次是石函、鐵函、阿育王塔、金棺銀槨和金棺。

南京大報恩寺阿育王塔中佛頂真骨千年後重現人間,這是世界現存惟一一枚佛陀真身頂骨舍利。佛頂骨舍利是佛陀釋迦牟尼佛涅槃後留下的最為珍貴的頭頂骨真身舍利子,是佛教中無上珍貴的聖物,是佛教中地位最崇高的「至寶」,「佛門至寶」。

   
 
2010612日,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到了,在南京的棲霞寺聚集了大批考古專家,在盛大的儀式下金棺銀槨首次開光,就這樣一千四百年未現世的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舍利重現人間,如今鎏金七寶阿育王塔、金棺銀槨、鐵函等珍貴文物都留在南京市博物館,雖然這些文物已經有近千年歷史,但是由於它們是 2008年才被保存在南京博物館的,因此也被專家們稱為「最年輕的一組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