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功效強大,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保健食品,俱有減肥、抗氧化甚至抗癌的功效。不過,在美國吃薑黃後出現肝損傷的病例也增加了。
醫師提示,薑黃不是人人都適用,如果服用後出現一系列不適症狀,可能是傷肝徵兆。
《美國醫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23年刊登一項研究,通過搜索美國藥物性肝損傷網絡中的資料,發現在2011年至2022年間有10宗與薑黃有關的案例,其中一名患者因為急性肝衰竭死亡。
研究人員發現,近年來隨著薑黃產品越來越受歡迎,因薑黃導致肝損傷的患者也有所增加,其中6宗個案都發生在2017年以後。在10名患者中,3人將薑黃成分與黑胡椒成分共同使用。薑黃與胡椒是非常好的組合,但有一禁忌要警惕,因胡椒鹼能將薑黃素在體內的利用率提升20倍,當然這也大大增加了對肝臟的負擔。
研究人員也發現10名患者中7人體內攜帶一種特定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基因,導致他們對多種多酚敏感。早前研究發現,攜帶這種基因的人也容易因為服用綠茶、何首烏等植物引發肝損傷。
薑黃抗氧化 改善COVID-19後遺症
多酚是一種俱有抗氧化作用的化合物,也是重要的營養素。薑黃中的活性成分薑黃素就是一種多酚,俱有多種健康效果,包括抗發炎、抗腫瘤作用。
台灣馥芊中醫診所院長、美國國家整體芳療師協會(NAHA)與英國國家整體芳療師協會(IFA)雙認證芳療師李嘉菱表示,薑黃的功效主要是用在肥胖所衍生出的疾病,如緩解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性卵巢症候羣、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等。在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保護心臟、改善消化不良等方面,薑黃也有一定的功效。在抗癌方面,目前的實驗證據主要還是動物實驗,在人體實驗上尚未得出明確的結論。
在COVID-19疫情爆發後,薑黃素的功效備受關注。
2022年發表於《營養素》(Nutrients)的一項臨床研究發現,輕、重症COVID-19患者補充薑黃素可有效改善咳嗽、呼吸困難、肌肉痠痛等症狀。它還可以將患者的血氧濃度維持在較好的水平。
不過,李嘉菱發現,在疫情期間,經常有患者吃薑黃後身體不適前來看診。有人覺得吃薑黃,可以改善染疫後的腦霧症狀;也有人在染疫後嗅覺、味覺異常,希望吃薑黃等重口味的食物來刺激嗅覺味覺,但從中醫角度看,她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
吃薑黃為何傷肝
中醫認為食物和藥物都俱有不同的屬性,包括寒、熱、溫、涼四種性質,以及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從能量層面看,食物、藥物的能量與人體內不同的內臟相對應。人的體質不同,需要的食物也不同。
薑黃性溫,味辛、苦,歸肝經、脾經,即肝臟和脾臟的能量通道。李嘉菱指出,性溫的食物有溫暖身體的作用,適合常吃冷飲的人服用;但服用薑黃的人通常也很注重養生,不會過食寒涼食物,如果再吃大量薑黃,反而會讓體內過於溫熱。因為薑黃與肝的能量相對應,在肝經絡能量經過的位置會出現發熱、發炎、腫痛等症狀,中醫稱之為「肝火旺」或「肝熱」。
薑黃過量的10個症狀
按照中醫的經絡理論,人體內的能量在內臟與體表之間循環不息,這一循環路線稱為經絡。肝經的循行路線是從腳的大拇指向上走腿的內側,接著走鼠蹊部到小腹處泌尿生殖系統,再走脅肋,到達肝臟,再分支到肺和乳房,再向上到甲狀腺,再到眼睛,最後到達頭頂。
李嘉菱指出,「肝火旺」可能出現以下10個症狀:
1. 腿內側有灼熱、疼痛感
2. 鼠蹊部(腹股溝)及小腹脹痛
3. 白帶偏黃
4. 右脅肋(上腹)疼痛
5. 乳房脹痛
6. 咳嗽及胸悶
7. 甲狀腺發炎
8. 眼睛紅、腫或熱痛
9. 容易頭痛
10. 情緒不佳,易怒
臨床上出現脅肋發熱、疼痛,並伴有胃痛的患者,在停吃薑黃後服用清肝熱的藥物,症狀很快就得到緩解。李嘉菱說,很多人以為薑黃抗發炎,就是中醫說的「清熱」,其實不然,吃薑黃過多反而會令肝熱加劇。
如果出現右上腹疼痛、疲倦、尿液顏色變深的狀況,就是已經達到肝損傷的表現,應儘早就醫。如果肝臟持續發炎,可能會帶來永久的損傷。
因此,李嘉菱建議不要長期服用薑黃保健品,而且在服用前要諮詢醫生,看薑黃是否適合你的體質。
感言
當身體機能、健康、醫療數據回復正常,就不要食得太密,或許隔一天、隔兩天、隔三天……,要理智地自行調節! 若果身體已經回復正常,仍然固執地保持每天食一次、每天食兩次、……這是一種執著,違反了佛陀所教,琴絃拉得太緊就會斷,絃太鬆就會沒有聲音,要適中!
註: |